镇远古城,坐落于㵲阳河畔,周围皆山,以“S”形穿城而过的㵲阳河使其被赞誉为“太极古城”。镇远古城占地3.1平方公里,古城有衙门、寺、庙、庵、殿、宫、祠、楼、堂、馆、阁、亭台、水榭、城垣、古巷道、古民居、古码头、古泉井等众多名胜古迹近200多处。
镇远历史悠久,自秦昭王三十年(前277年)设县开始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,其元代、清代为道、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。在宋绍定元年(1226年),镇远被赐名“镇远州”,这是其名称沿用的开始。镇远古城内古建筑、传统民居、历史码头数量颇多,城内古巷道和传统民居以古砖瓦顶和木结构为主。
镇远县城被㵲阳河一分为二,㵲阳河上有两座大桥,西侧是新修的,当地人称为新大桥,东侧的祝圣桥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,当地人称之为老大桥。新老大桥之间,是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地界,古镇由首尾相接的三条街道(新中街、兴隆街和顺城街)构成。祝圣桥是古镇的地标,桥上有一座三层的亭子,这里曾是湘黔联通的主要通道,自古既有“湘黔咽喉”之称。每天晚上,祝圣桥上灯火通明,河水倒映着灯火,颇为壮观,无论是桥上闲逛还是拍照都很适宜。
古巷道:
狭长幽深,其结构错综复杂,有石牌坊巷、四方井享等。这些古巷交叉衔连、互相达通。古井遍布全城有圆有方。较有名的四方井、猪槽井等。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。
石屏山:
主要有两个景点,一是四官殿、二是府城垣
㵲阳河北岸,重岩叠障,雄伟险峻。东西绵延2.2公里,海拔 668.1 米,与㵲阳河面相对高差 204 米。石屏山面城的一面,宛若天然大屏风。
四官殿:
又名战神庙,始建于明代,清代有重修。四官殿由正殿、钟楼、石拱城堡组成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,建筑面积270平方米。一层为登山石径通道,二层为正殿,供奉战国时期的白起、王翦、廉颇、李牧四位将军神像。东侧有财神赵公明塑像,西侧为日、月二神像。
府城垣:
始建于南宋理宗五年(1257年),明清有重修或维修。北至天后宫山头东端“白米倒斗”景点山上,人称:“屏山为城,㵲水为池,金汤之固,其无逾于斯乎”。府城垣被誉为“江南的塞外长城”,亦称石屏长城。现保留下来的部分,是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,为戍卫镇远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。
青龙洞:
由祝圣桥、中元禅院、紫阳书院、青龙洞、万寿宫、香炉岩6处建筑、共35个单体建筑组成。
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 (1388年),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。青龙洞占地面积21200平方米,青龙洞古建筑规模大、构造精巧,融佛教经殿、道教庙堂、儒家书院、会馆为一体,集儒、释、道、俗于一炉的古建筑群落。中原制式的建筑与苗侗干栏式吊脚楼巧妙结合,被誉为“南方悬空寺”,有“贵州古建博物馆”之称。
天后宫:
新中街,北靠石屏山,南临㵲阳河,近百级台阶延伸到河岸码头,是古码头石阶多陡的一处。由码头、山门、正殿、厢房、戏台、前廊、耳房及膳房等组成,现存建筑前殿及正殿分别为清同治十二年与光绪二年,由福建籍人捐资重修,其东面至紫皇阁巷为原福建会馆所在地。正殿内供奉海神“妈祖",云贵高原淡水流域建有供奉海神“妈祖”的天后宫,令人称奇。前殿重檐凤上龙下、凤大龙小堆塑布局,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,是老佛爷慈禧太后执政时期的真实写照,令人叹为观止。
高过河风景区:
距镇远县城38公里,由原始森林峡谷和深潭险滩飞瀑激流构成。漂流河段全长4.8 公里,漂程远、落差大、险滩多的特点,是漂流的必选之地。景点有:猴欢谷、庆云山、千丘田、三跳滩、太平寺遗址、双龙泉、黔东松、无底潭、黑巷、珍珠崖、金雀湾、洗礼滩、龙门、土家少女、卧牛滩、古耳洞瀑布。